大逆转裁判|“逆转裁判之父”教你如何满足玩家的期待:大逆转裁判编年史评测( 三 )


如果这个角色是次要角色 , 他的特征就会成为一个顺手的演出小爆点或是剧情突破点 。 如一位对自身职责无比重视的警长 , 在关键时刻说出“我可能就是为了这一刻存在的吧!”并拿出私藏的重要证据时 , 他不仅通过一句话完成了自身的人物塑造 , 同时也顺理成章的推动了剧情发展 。

山崎刚(《逆转系列》5 , 6制作人)等人虽然也有尝试去学习巧舟的这种人物塑造方式 , 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有趣”仅流于表面 , “怪异”得令人厌烦 , “深刻”的脱离人设基础 。
正是因为如此 , 玩家对于下一部“巧舟做的《逆转》系列正作”可以说是期盼已久 , 而我可以拍着胸口说 , 大逆完全满足了玩家的所有期待 。

此外 , 对于福尔摩斯迷来说 , 《大逆》系列还有个不小的惊喜 , 那就是《大逆》中的许多角色和所有案件 , 原型都出自《福尔摩斯探案集》 , 当然 , 肯定是做了解构与重编的 。

得益于《大逆》系列的慢节奏和细腻的动作与表情演出 , 巧舟几乎将每个角色都用这种方法细致入微的刻画了一遍 , 加以涂和也老师精美且优秀的人设 , 成步堂 , 寿沙都 , 亚双义 , 福尔摩斯 , “华生” , 格雷格斯 , 爱丽丝 , 班吉克斯 , 吉娜等角色全部都活灵活现 。
我很难想象两部《大逆转裁判》玩下来 , 会有玩家不喜欢这群活在这个世界中的可爱的角色 。
系统:创新有余 , 完成度不足
本作核心系统和历代《逆转》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 依然是通过找证人证词漏洞 , 并通过证据一一反驳 , 但是本作系统的创新之处还是有的 。
本作引入了陪审团系统 , 每个案子都存在六个陪审员 , 当他们一致认为被告有罪的时候 , 无论此时庭审情况如何都只能暂停 , 因为我们要先去与陪审团进行“最终辩论” 。

所谓“最终辩论” , 就是换种形式的找证词漏洞 。 通过寻找六位陪审员关于为何认定被告有罪的证词中的矛盾之处 , 从而令陪审团自身意见产生冲突 , 并终结“一致认为有罪”的局面 , 让庭审继续下去 。
这个系统确实是有趣的 , 但是在系统之外的部分 , 《大逆转裁判》的完成度确实不足 。
因为“最终辩论”的先决条件是六个陪审员一致认为有罪 , 再加上有的案子“最终辩论”不一定只进行一次 , 这些陪审员的形象在玩家眼中就颇为令人生厌了 。
明明玩家憋了一肚子的疑点还准备继续与证人战个八百回合呢 , 陪审员突然就跳出来说“我管你那么多有的没的 , 我们就是觉得有罪!”

此外陪审员虽然名义上是随机选出的 , 但是最后来的六个人里总有那么几个和案子是有或多或少关系的 , 甚至还有真凶就在陪审员位置上的 , 实在是难免让人心生吐槽欲望…… 。
而且 , “最终辩论”的内容设计的也不太合适 , 很多时候陪审员的意见真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错的 , 但是你还是要耐着性子说服他们 , 这种情况对游戏热情的打击还是不小的 , 可能这就是模拟真实的“黑暗法庭”吧(笑) 。
本作还增加了福尔摩斯的“推理剧场”系统(俗称“二人转”) 。 这个系统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服务3DS的3D效果演出功能硬加的 , 除了某一段非常惊艳之外 , 实际效果也较为一般 。

“二人转”玩起来时感受和“最终辩论”差不多 , 感觉都是在拖慢节奏 , 明明正常推进一两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 , 非要公式化的转个五六分钟 , 着实令人疲倦 。 好在每个篇章一般来说也就来一到两次 , 也确实会提供一定的证词和线索 。

此外 , 这个系统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对福尔摩斯的塑造 , 到后面会有一个小惊喜 , 不过涉及剧透 , 就不多说了 。
总的来说 , 《大逆》的系统创新之处确实较为尴尬 , 但是好在其对原有核心系统的挖掘非常到位 , 不少证物能翻来覆去用好几遍 , 寻找出诸多线索 , 有一两处指证对细节的利用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 直呼过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