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日本靠什么成为“隐形”科技冠军?( 三 )

事实上, iPhone 高峰期的出货量往往取决于三星和台积电的 SoC 的产量,自 iPhone X 以后, OLED 显示器又成为产业链的瓶颈,或许也只有三星敢拒绝苹果客户“参观车间”的需求,也只有三星敢于要求苹果赔偿自己的损失,理由是订单不如预期, OLED 产能闲置。于是外界理所当然地认为三星、台积电之类的零部件制造商,统治着产业链,但真正的事实是,零部件生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牵扯到更深层次的产业链,如芯片制造需要上千个步骤,其中,最核心制程之一就是光刻制程,涉及到光刻机设备和光刻胶材料,光刻机每年的产能只有十几台,由三星控股的北欧企业生产,笔者甚至搞不清楚他们的名字,而光刻胶非常不幸地由日本企业供应,相关企业也在这场贸易战中成为管理者的重要筹码,据说韩国芯片产业链的光刻胶库存仅剩下两周了。

尴尬的是,光刻胶这样的材料对于媒体来说,不具备任何报道价值,毕竟,普通人都没有兴趣了解这些晦涩的东西,还有氟化氢、蒸镀机、蚀刻工艺等陌生词汇就更难以登上头版头条了,况且,在和平时期,产业链犹如一架精准的机器,顺畅地运转,人们也很难关注到这些“螺丝、机油”式的企业,直到贸易战爆发,隐形冠军才浮出水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