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日本靠什么成为“隐形”科技冠军?( 四 )

工匠精神,日本企业小而精美?

除了光刻胶之外,日本企业还有很多隐形的科技冠军,掌管这些技术的企业,员工总数大都不超过100人,一方面,这些隐形的冠军技术对于技能的要求非常高,都需要“匠人”级别的,很能凑齐类似中国制造的百万大军,另一方面,日本非常注意技术的保密性,于是希望参与的人越少越好,如某尖端制钢所,长期向美国飞机、人造地球卫星,日本火箭供应零部件,这些领域的要求都是个性化的,而非批量生产,所以,最核心的部分要靠手工匠人完成,他们对于钢材的误差要绝对敏感,要求可以通过声音就知晓钢铁成型的状态,靠感觉找出0.05毫米的误差,通常需要十年以上的积累,此外,日本的作坊式企业还向世界输出了永远不松动的螺母、iPod如镜面般的背板等深度科技产品。

原创<br> 日本靠什么成为“隐形”科技冠军?

笔者认为,日本之所以能保有这些冠军的科技,正在于浸入其骨髓的民族性。前文提到的很多企业,都是小作坊、小而精美,不仅能专注于技术研发,还省去了很多大企业病,如苹果、三星的内部派系,微软围绕Window又臭又长的会议,还有很多制造业主管误认为自己的是皇上的尴尬,缺点是小作坊企业也会更容易遇到“财务困境”,代工大王郭台铭曾经调侃:没有技术不用怕,只要有钱,我完全可以跑到日本去买回来,那里有着大量技术顶尖却经营不善的企业。当然,类似光刻胶、蒸镀机、特种钢之类的神仙级企业,就基本不用操心经营的事儿了。平心而论,日本人骨子里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工匠精神,他们足够自律,也足够自虐,只有产品达到“超高标准”才会心安理得地交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