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之后,苏宁要干什么?( 八 )

重构零售

锦上添花的同时,大规模的并购是否会加重苏宁的业绩负担?

由于受互联网冲击,苏宁接手前的万达百货和家乐福中国,都身陷低迷。

回到苏宁的自建体系,很多业务目前也处于孵化期和成长期,比如苏宁小店,仍然处于投资期。

“虽然外部质疑说苏宁给小店贴了多少钱,但这就是给苏宁打广告,苏宁就是要给小店投资,不是投10亿、20亿,未来就算要投100亿、200亿,也要把小店干下去。”在最近一次的公开活动中,张近东坚定表态。

了解苏宁零售发展历程的人都应该能体会到,张近东的“喊话”既是针对苏宁小店,也是对苏宁零售战略的“力挺”——对小店不计成本地投入正是苏宁坚守零售的一个缩影。在零售业摸爬滚打20多年的张近东比谁都清楚,“零售就是一场马拉松,成功有时候就是熬出来的”。

1997年苏宁开始布局仓储物流的时候,赶上了其从批发走向零售转型的艰难节点,有人嘲笑其“不务正业”,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苏宁在物流体系上累计“烧掉”200多亿,构建了坚固的物流防线;进入互联网时代,苏宁易购艰难起步,挫折不断,2012年最危急的时候,苏宁市值从1500亿元跌落到400多亿元,那一年,苏宁进行了47亿元的定向增发,张近东个人质押股票出资35亿元。如今,与历史上那些“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相比,苏宁的“本钱”更足,翅膀也更硬:苏宁易购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46.18亿元,同比增长21.63%,净利润21.39亿元;其中二季度的净利润就达到20.03亿元,显著提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