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的自律和守法意识值得点赞!施行一个多月以来,上海垃圾分类渐入佳境( 五 )

责任与担当“会传染”

“堂堂国际化大都市,连垃圾分类都做不好,多丢人?”对许多上海市民而言,国内外许多双眼睛都在看着上海,垃圾分类的成败关系到这座城市所有人的荣誉。

志愿者黄建明就是一个要“脸面”的人。今年7月开始,75岁的他每天甘愿5时30分起床,坐两辆公交,花上一个半小时到薛家浜路上的浦江公寓做志愿者;每天19时到21时的规定投放时间过后,他又要再花上一个半小时回家。

对他而言,这么辛苦做志愿者的初衷只有一个:“我从小就住在小东门,70多年了,最近才搬出去,我希望住在这里的人能做好垃圾分类,我想我的家乡干净整洁、漂漂亮亮。”

市民的自律和守法意识值得点赞!施行一个多月以来,上海垃圾分类渐入佳境

黄建明难得“抽查”一次居民准备扔的垃圾,“你看,我说的吧,肯定分好类了,挑不出毛病!”黄建明说 孟雨涵 摄

这种责任感会“传染”,好多居民看到岁数这么大的爷爷每天要在垃圾箱房旁站足4个小时,都不好意思不分类。志愿者告诉采访人员,这个小区原本有9个垃圾投放点,本以为撤桶并点难度很大,可没想到实施“定时定点”才三四天,小区里乱扔垃圾的情况已基本绝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