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走过青春期( 五 )

低价让利消费者带来的负面效应很快出现。在一些消费者心目中,智能音箱似乎沦为低廉的代名词。百度、阿里、小米在 2018 年上半年等纷纷推出了 mini 版智能音箱,价格从 69 元到 169 元不等,靠低价尝鲜的策略打动那些「可买可不买」的消费者。

可如果没有低价作为支撑,智能音箱恐难创造出这样「加速度」。以补贴、低价为主导的互联网策略早已司空见惯,野蛮粗暴,屡试不爽。当然,这条增长通道只配巨头拥有。

智能音箱走过青春期

(百度早期通过收购渡鸦团队布局智能音箱赛道,但以失败告终,图片为渡鸦Raven-H | 视觉中国)

智能音箱自此进入了寡头时代,那些侥幸存活的企业不得不向 B 端市场转型。Rokid 和出门问问就是两家典型代表。

例如 Rokid 参与研发了 360 今年 3 月发布的智能音箱——MAX,提供了 Rokid 自研的 AI 芯片 KAMINO18 和 AI 开源操作系统 YodaOS。此外,研发团队为 MAX 定制了双唤醒词,并应用了声纹识别技术。这次的合作代表了 Rokid 作为技术型产品公司的实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