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系统大有可为 从鸿蒙看未来操作系统的大潮( 二 )

说起鸿蒙最吸引人的一个亮点,可能就是“微内核”了。

目前我们熟知的操作系统的运行通常拥有一个内核,内核一般会提供进程管理、资源调度、数据存取等操作系统所需的基本功能。

不同的操作系统,它们的内核设计不尽相同,在技术开发和用户体验方面的表现,也存在显著差别。

虽然有的朋友对系统内核这一概念感到陌生,但实际上,大家日常使用电脑手机时,就已经能切身感受到不同内核带来的影响。

例如同样是开放授权的操作系统,安卓和Windows的安装升级体验就大有不同——用户不能为手机随意安装安卓系统,升级往往也需要经由各家OEM厂商;而Windows则每台PC都可以安装,且升级也能由微软统一推送。为什么会由这样的差别?内核就是原因之一。

安卓基于Linux打造,而Linux是一个宏内核的结构,Linux的驱动和内核紧密整合在一起。

要适配某种硬件,得先把驱动整合进Linux内核当中,因此手机想要升级系统,需要厂商把驱动整合到系统当中,再把系统推送给用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