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基物联,毫瓦服务,商业航天撬动万亿市场( 九 )

从技术角度上说,天启星座的优势就是一个“近”字。这个星座的38颗卫星飞行在距离地面900千米的倾斜轨道上。单颗卫星即使与波束覆盖区边缘的终端通信,时延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仅如此,卫星和终端距离近,还降低了两者之间对信号发射功率的需求,天线尺寸、功放尺寸、电源功率和尺寸都可以大幅度下降。进而,卫星和终端的整体尺寸、重量、价格也可以降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按照吕强的说法,芯片化量产后天启通信终端的价格最终可以控制在人民币300元以内,终端发射功率100~500毫瓦(通过对今年6月发射的天启三号卫星进行在轨测试,在低倾角的条件下,发射功率仅需500毫瓦仍然能保持90%以上的接入成功率,并行用户接入数量也满足设计要求)。相比之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距离地球35800千米,北斗卫星距离地面20000千米以上。用这两种卫星提供物联网服务,所需要的终端发射功率是可想而知的。

百毫瓦级终端的实现,对物联网应用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个功耗水平基本与地面移动网解决方案的物联网终端相当。熟悉卫星通信的人们都知道,由于功耗比较大,为卫星终端提供电力是整个应用工作中最麻烦的部分之一。哪怕是铱星或者海事卫星的手持式终端,也要经常充电。因此,发电机和充电器几乎是各种卫星通信系统的标配,需要经常有人照料,这就违背了物联网应用的本意,是困扰卫星通信应用与物联网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百毫瓦级终端,用小型锂电池甚至几节干电池供电,就可以工作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这对于很多物联网应用能不能开展起来,是决定性的。这一点在集装箱运输业务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货运集装箱一般可以使用10~15年,如果期间只需要更换3-5次电池就可以持续使用,那么货运公司何乐而不为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