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会】沈从文:水不会在青天沉默的,它一定要响( 二 )

依据诗歌的语言体例,沈从文的诗歌主要有三类:土话诗、白话诗和旧体诗。前两类构成了沈从文在新诗方面的建树,1961年后,他则转向旧体诗的写作,力图以“诗”写“史”,以“诗”为“学”。在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沈从文诗集》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沈从文在诗歌领域贯穿一生的不懈探索。全书共分六辑,涵盖新诗及旧体诗73首,这些诗作大多收录于他的第一部作品《鸭子》中,也有不少散见于当时的各大诗歌杂志和报刊,但从未单独以诗选的形式集结出版。如今再次“出土”,这本诗集或许可以为沈从文的诗人身份提供更加充分的阐释。

将沈从文的新诗与小说、散文对照阅读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的互文现象。譬如,诗集中的第一辑《镇筸的歌》为沈从文采用家乡凤凰土语所作的诗歌,他将民间男女对歌的形式借鉴到诗歌的写作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郁的湘西风情;在《忧郁的欣赏》、《絮絮》、《浮雕》三辑中,他借由诗歌纾解爱欲、感喟时事,诗篇《爱》《颂》《曙》《絮絮》都是这方面的佳作。这些诗歌呈现了与沈从文其他作品中一致的美学,在人们熟知的《凤子》《边城》等小说中,读者也可以找到它们的痕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