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的电脑城与它们最后的机会( 五 )

杨宁的店铺在太和电子城二层,占地约六平米左右,摆满各种耳机、小音箱、玩具甚至书包。

他的名片黑底白字,背面印着HONG KONG HI-FASHIAN BRAND(香港潮牌)。与别的柜台主要经营几种有限品类不同,杨宁店铺中的商品简直可以称得上琳琅满目。

“只做一种品类是活不下去的,当下哪类产品需求多,哪类流行,我们就做哪个。”杨宁说,“雨伞、台灯、水杯、防晒衣什么都做。”说着,他从货架上取了一个小罐子,拧开之后里面是一条毛巾。“这是运动型毛巾,现代人健身多,所以这类毛巾比较受欢迎。”他强调说,“每样东西我们都要做到差异化。”

“差异化”是杨宁的经营策略。事实上的确需要如此——在商品同质化严重的电脑城,同样的商品往往数家在卖,结果是价格被压得很低,只有卖别家没有的产品才可能要得上价。

“变化太快,要适应变化,只做一个品类肯定会死。”杨宁说,所以店铺不止卖电子产品,也在卖形形色色的工艺品。

由于这些策略,在太和电子城做生意这三年来,杨宁的收入并没有下降多少。但他能感受到的是,电脑城客流量确实是一年不如一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