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的电脑城与它们最后的机会( 六 )

杨宁告诉界面新闻,最近太和电子城的市场管理部专门在门口测客流。得到的结论是,现在的客流尚能勉强支撑这个市场,一旦再低,太和电子城就没办法生存。而在他印象中,至少在2013年去北京之前,“这里还人多得走不动路。”

在三层的个体商户李军对客流减少有更深的体会。他做的是电脑城最历史悠久的业务:电脑组装和维修。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兴起后受冲击最大的生意——现在几乎没人再用台式机了,手机和平台电脑已经成为人们接入互联网的主流设备。

在李军的感受中,2017年是这些年生意下降最厉害的时候,之前还基本可以维持生活。

由于客流稀少,太和电子城的租金已经比2015年下降了一半多,他自己的收入也下降了一半多。去年,为了节省租金成本,他从原本4平米的柜台搬到现在不足两平米的柜台。

电脑城的个体户们大都有过经营网店的经历,不过与媒体上报道的各类造富神话相比,他们显然是默默无闻的大多数。李军曾经尝试在淘宝上开店,但“基本没销量”,没过多久就关掉了。因为消费者更青睐网购平台上的品牌旗舰店,而不是这类资质可疑的个体店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