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的炮灰玩家:期盼房企入局拯救( 三 )

李晓越表示,自己的企业虽不敢说是深圳最早入局纯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但也是第一批布局壁挂式交流慢充业务的先行者。在投资人追加投资后,公司前前后后投入了将近400万元,与相关物业公司合作,引进了一批充电桩设备。

为了吸引用户,他们在深圳部分社区投入了地推宣传,对首批注册并充电的用户给予了较大的优惠补贴,“这是个要培育的市场,而且我们投入了就要不断升级,早期有部分设备还是国标2011的,后期全部更新为国标2015了。”

李晓越告诉懂懂笔记,此后他们在罗湖、福田的20多个住宅区、购物商城停车场,安装了两百多台充电桩设备。采取的是和小区物业、商城物业公用电力管道(慢充模式),收入则与对方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快充使用专线电路)。

“但这个行业坑真的很多。早期的设备故障率非常高,维修的成本也让人崩溃。”李晓越表示,公司当初安装的设备刚刚上线不到半年时间,故障亮灯的充电桩就已经超过一半以上。

此后,噩梦随之开始。运营人员每天不是在检修充电设备,就是在检修充电设备的路上。为了能维持设备的正常使用,公司的维检人员数量一度高达30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