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70年:区域差距从扩大到缩小,协调发展新格局渐成( 三 )

东南沿海一马当先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东部地区充分发挥沿海地理优势,实现率先发展。上世纪80年代,国家相继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在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又相继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进入新世纪后,国务院先后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措施。东部沿海地区依靠本身的区位优势和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长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处于引领地位,地区生产总值占据“半壁江山”,成为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龙头”。

在空间布局上,改革开放前30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水资源与气候条件更好的东南沿海地区迅速发展。珠江流域尤其是珠三角的崛起,与长三角并驾齐驱,使得南方经济的分量更加凸显。

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在改革开放之初经济总量仅位列全国第五。但此后,广东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经济高速发展,至上世纪80年代末,广东经济总量已跃居全国第一位,并一直保持至今。此外,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广东找工作。“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话广为流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