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70年:区域差距从扩大到缩小,协调发展新格局渐成( 六 )

从时间轴上看,改革开放前30年,主要是沿海地区快速发展;到改革开放的第四个10年,随着土地、劳动力等各项成本的上升,以及外贸出口的放缓,沿海产业纷纷向中西部转移,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增长逐渐放缓,进入到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自2012年起,东部地区经济增速结束了由1991年以来长达21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阶段,转为个位数的中高速增长。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2008年后,中西部地区拥有土地、人力以及靠近市场等优势,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后,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中西部的强省会城市,如武汉、长沙、成都等地快速发展,并且纷纷赶超一些沿海城市。一升一降之下,东中西部发展相对差距逐渐缩小,区域增长格局发生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不变价格计算,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7.2%、8.2%、8.5%和6.1%,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领先于东部地区,形成了地区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此外,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大决策。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印发实施,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注入政策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