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累及民企:除了抛售电站,新能源企业还能如何自救?( 三 )

时间进入2019年,协鑫新能源出售电站资产的动作仍未停止。2019年3月,即向五凌电力出售约28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的55%股权,代价约人民币3.35亿元,并缩减负债约人民币16亿元。

5月,协鑫新能源向上海榕耀新能源出售共计977兆瓦光伏电站的70%股权,连同70%的股东贷款,这项交易预期年内完成,将为协鑫新能源带来约20.6亿元现金流,并减少负债约58亿元。

随即在6月,来自保利协鑫的一则公告称拟将其控股子公司协鑫新能源51%的股权转让给华能集团,将公众对此的关注推至最高点。

最新的一起融资进展则是8月22日,协鑫新能源与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就总计1.3亿美元的定期贷款融资订立融资协议,融资协议项下借款之最后还款日期为首次动用融资日期后24个月届满当日。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的主要原因即是补贴拖欠导致的企业现金流承压。新能源电站的运营兼备资本密集型与高资产负债比率两大特点,大规模的补贴延缓拨付使拥有大量存量项目的发电企业的现金流面临严峻考验。

上述行业观察人士表示,2017年3月,财政部启动第七批新能源补贴目录的申报,次年6月第七批补贴目录公布。按照相关部门的安排,只有2016年3月底前并网的项目才获得补贴发放的资格。而在这之后并网的项目,目前补贴拖欠的时间已有3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