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累及民企:除了抛售电站,新能源企业还能如何自救?( 六 )

多方博弈

一边是民营企业为缓解现金流压力急于抛售电站,另一边则是国企出于调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其电源结构的比例,也在积极接触新能源电站的资产,但国企也非一味接盘的“救世主”。

以今年以来明显加快新能源板块布局的华能集团为例,一位华能内部的工作人员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在考核相关项目时,最基本的原则即为是否能满足集团对项目收购的财务方面的基本要求。

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对于在早期大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项目,华能同民营企业合作的方式是,以收购一个项目为起点,后续的在同一区域继续收购这一企业其他的电站资产。另外一种情况是同主机厂家合作,以后续合作的方式换取该厂家现有的项目或资源,即承诺在该区域内后续华能的新项目上采用该制造商的风机。

而对于规模相对较大的电站资产,华能的标的则相对简单:其一是需要满足投资收益率,其二也需要考察设备,如是否是主流机型,运行状况如何。

而针对新能源补贴对其现金流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这部分拖欠的补贴是否要列入企业收入之中,上述人士称,这样的困扰会存在,但并非在华能现阶段的考虑范畴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