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逆风翻盘?王思聪这次输了吗?( 六 )

2017年,媒体曾测算每台柜机的利润为1020~1380元/月,3-4个月可回本,若依照现在普遍的2元/小时的收费标准和更低的成本,回本周期可能更短。

赚钱的不止是共享充电宝企业,放置了柜机的商家也跟着吃肉。目前商户并不需要为柜机支付任何费用并可获得营业收入50% 左右的分成,流量大的商户分成比例还会相应提高,维护所需要的电费也并不高,各共享充电宝企业铺设点位时,甚至要支付数额不菲的「入场费」。

此外,共享充电宝在投放和扩张上也不像共享单车那样激进,没有出现生产过剩或占用公共资源的情况。不过,共享充电宝行业最明智、最正确的决定,无疑是引入信用卡的免押金模式,既让将信将疑的消费者放下戒心,也将押金可能引发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对比大量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企业后期出现押金无法退还、总部排队退押金等闹剧,没有打押金主意的共享充电宝起码从这点来看是想好好做生意的,也算是共享单车让后来者少走了一些弯路。

走出国门的共享充电宝

在国内市场经受住考验后,共享充电宝已经悄然走出国门,去年10月,名为「ChargeSPOT」的柜机开始出现在日本东京一些商场中,这是一个成立于香港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创始人章小健来自广东汕尾,日本是该公司出海的第二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