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在中国大陆,鸿海能去哪儿?( 七 )

实际上,6月12日,鸿海新任董事长刘扬伟,在鸿海台北总部的法人说明会上就明确说,“若客户需要,有能力把生产线转出中国。”据其介绍,鸿海仅约25%的生产能力位于中国以外地区。

鸿海本身是一家全球布局的公司。对其而言,产能转换或生产迁移出中国的目的地有两个——美国和越南、印度等低劳动成本国家。此前较为明朗的,一是特朗普想要“重振制造业”的威斯康星州乐山(Mount Pleasant)村,另一个则是越南北部的广宁省广安东梅工业园区。

富士康在美国拿到创纪录补贴、2017年就开始筹备的液晶显示工厂,是郭台铭一手促成的,特朗普还亲自参加了破土动工仪式,他称赞这个美国历史上外国公司最大规模的绿地投资,证明了他复兴美国制造业的能力,是“第八大世界奇迹”。

这是郭台铭对特朗普“重振制造业”政见的积极响应。今年6月,郭台铭将富士康正式交棒新任董事长刘扬伟,专注于参选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国民党初选。美国工厂一度成为郭台铭竞选的资本。

但是,两年过去了,富士康承诺建造的工厂不断缩水。工厂建设几度陷入停滞,原计划创造1.3万个就业岗位,2018年仅创造178个;液晶面板工厂最初声称的10.5代线也调整为6代线。富士康高管胡国辉曾对媒体表示,相比于制造液晶屏,富士康更希望在那里成立一个技术中心,主要为研发设施、包装和组装业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