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代表我的心:盘点两千年来地球人的“月球脑洞”( 二 )

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Plutarch)的《道德论丛》(Moralia,公元100年)可以说是第一部引入科学概念的叙事作品。书中的一篇对话谈论了关于月球表面的近距离观察以及月相变化,这可以被视为天文学的雏形。

月球文学成形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7世纪。发展过程中的催化剂包括伽利略对月球的观测及其对日心说的拥护,以及漂洋过海的帝国探险者与美洲大陆及陆上居民的相遇。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曾预言,飞行技术的不断发展或许能让月球殖民成为现实。他在1634年出版的《梦》(Somnium)就受到了琉善和普鲁塔克的影响,其中讲述了他梦到的一个名为Duracotus的冰岛男孩的探险故事。男孩在一个半神的帮助下,成功挣脱地球引力,来到了Levania 岛(月球),看到那里住着“体型硕大”的生物。在环游了整个月球后,男孩对地球有了全新的认知。开普勒的这部作品体现了哥白尼学说。

梦幻飞行

英国史学家弗朗西斯·戈德温(Francis Godwin)沿袭了开普勒的叙事框架,他的《月中人》(The Man in the Moone,1638)讲述了西班牙逃亡者Domingo Gonsales被一种虚构的野天鹅(“甘萨”)带到月球的故事。作者在太空鸟瞰地球的场景中穿插了各种关于光、行星运动和月球“吸引力”的科学猜想。戈德温笔下生活在乌托邦的外星人使用“曲子和奇怪的声音”沟通。更重要的是,他在叙事中加入了最新的天文学元素,如天体轨道等。月球正成为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