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外交家蒋作宾的日记中,看那时外交官在生活上的寒酸与窘迫( 四 )

\r\n1931 年2 月16 日 , 蒋作宾接南京来电 , 谓蒋介石与王正廷商洽后 , 即可来电准许他回国 , 并答允汇给旅费 。 上年10 月19-22 日蒋作宾先后两次请假 , 于四个月后方获允准 , 蒋氏不禁大为感叹 。 \r\n在日记中蒋作宾甚至把外交官等同于充军的犯人 , 恐不是蒋作宾故意自我贬损 。 使领馆人员寒碜 , 使领馆也寒碜 。 \r\n驻德公使馆过于狭小 , 周围环境极差 , 有时连一个晚会都举行不起来 。 公使馆举办茶会要分两次进行 , 一次容纳不下所邀来宾 , 这也实属罕见 。 日本驻德国大使馆新馆落成 , 举办舞会 , 蒋作宾应邀参加 。 日使馆的地皮 , 本是中国使馆欲购的 , 因经费不足而作罢 。 \r\n

\r\n首任驻日本大使蒋作宾在呈递国书后留影\r\n蒋作宾为此在1930 年1 月18 日的日记中发了一通感慨:\r\n一次 , “晚赴日本大使馆夜会 , 因大使馆落成 , 大开跳舞会 。 此新馆本余初来柏林时即欲购得者 , 因款不凑手未能如愿 , 良为可惜 。 日本在国际上无处不求得第一等 地位 , 即此一大使馆无处不与英、法比赛 , 且欲过之 。 闻在南美外交上应酬之阔绰总欲在美国之上 , 故无处不歌颂日本之富强 。 中国使馆较第七、八等国而不如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