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费品创业,我也有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五 )

一般而言,当产业成熟时,企业就应该只抓核心,把相关利润小的配套外包出去。这样的分工协作才能实现高效,典型的例子是三只松鼠。

但对于上游生产的模式设计,有经济学家也认为,凡是技术依赖度较低的行业,大可以将生产加工等成本向外转移。所以,虽然小米公司把上下游整合的模式搞得炉火纯青,但他所在的手机行业对技术的依赖性较高,其实并不适合外包而是需要自己搞。

我看到一家搞上游供应链的新兴消费品品牌,是白酒领域的江小白。这家公司虽然看上去在玩互联网思维,但他有自己的酿造基地,并且自己成立农业公司种高粱。

在今天的新零售发展下,渠道的话语权未来也许会更强,品牌大概率会老化。更何况,品牌生意的本质上,不过是企业向用户收了品牌税,无非就是品牌税多少的问题。

但未来,在整个消费品领域将成为珍稀资产的,是上游优质供应链。不管电商平台、社群电商、内容电商等怎么发展,优质供应链一定始终是底层核心竞争力之一。

比如有一天,天猫、拼多多、沃尔玛、无印良品这些渠道品牌推出一个自有白酒品牌,它的品牌、文化可能都没有那么重要。一切都被渠道影响力背书,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