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半导体产业40年恩怨:美国摁住日本企业,三星迎来翻盘机会(15)

日本人的怨气

日本半导体产业被美国彻底摁住后,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半导体迎来崛起的机会:

由于日美半导体协议(直到1996年才终止)的价格监督机制限制,日本半导体企业无法发动价格战打击韩国对手,DRAM芯片价格回升,三星DRAM业务连年巨亏的局面终于画上句号,挖到第一桶金,积蓄了进攻的实力;

《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大幅升值,又进一步削弱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盈利能力,使其无力抵挡三星的进攻。

经过11年努力,到1994年,日韩半导体大战局势开始明朗,韩国在全球DRAM市场的份额从零上升到30%,成为一支可以抗衡日本的力量,日本则在6年时间内,从80%下降到不足50%。

也是在这一年,三星当家人李健熙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在1993年的关键时刻,李健熙每天只睡4个小时,人瘦了整整10公斤,现在他兵强马壮,对面的NEC、东芝、日立、富士通和三菱等日本五大半导体巨头,颓势已现。

而且,李健熙的“一个天才可以养活10万人”的理论在三星搜罗日本半导体人才方面居功至伟。曾在日立半导体和尔必达工作过的汤之上隆,在其著作中透露,三星花重金在日本成功网罗了一个百人规模的技术顾问团,顾问团由富士通半导体一个高层人物领导。在日本顾问团的技术指导下,三星的第三个DRAM工厂顺利建成(第二个工厂曾建设失败),并成为出货主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