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半导体产业40年恩怨:美国摁住日本企业,三星迎来翻盘机会( 四 )

韩国当时的电子工业水平十分原始落后,最大的电子企业金星社不过是在山寨香港产的晶体管收音机,工商部有官员甚至不能区别蓄电器(电容器)和蓄电池。

此时,与韩国一水之隔的日本,靠着朝鲜战争的红利,制造业迅速在二战废墟上崛起,并在60年代末逐渐完成从重工业到轻工业的转型,索尼等一大批日本企业依靠收音机、电视、计算器等电子产品出口,逐渐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电子立国”逐渐成为日本的国策,日本企业进入当时核心的高科技产品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备注:后文如无特别注明,“半导体”、“半导体芯片”均指DRAM),悄悄偷袭美国人的领地。

相比之下,连晶体管都不能制造的韩国,根本凑不到全球半导体的牌桌前,但野心却实实在在萌发了。

一手提箱芯片能抵十船矿物

朴正熙主政的18年,韩国经济实现年均8.3%的高速增长,人均国民收入从1961年的92美元上升到1979年的1747美元,世界排名从第78位上升到第48位。

韩国这段经济极度繁荣的时期被称为“汉江奇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