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出海,能掀起多大的浪花?( 八 )

与此同时 , 哪吒在武打动作及画面制作上 , 也体现出非常浓郁的中国武侠风格 , 曾经领略过中国武侠魅力的海外观众 , 在看到这部电影时 , 也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 毕竟内地的武侠作品已经很久没有登上北美的大荧幕了 。

同优点相比 , 《哪吒》的缺点同样明显 。

哪吒与敖丙身上所背负宿命的沉重感与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 对于国外观众而言本就难以理解 , 而后续人物思想的转变又过于迅速 , 留下的缓冲时间不够 , 所以在观影时就会有一种“薄弱生硬”的感觉 。 同时影片中的很多笑料都与方言以及国内互联网中的“梗”有关 , 当这些料被抛出时 , 国外的观众能否GET到其中的笑点 , 这也是一个问题 。

我们能被四川话逗笑 , 就像布鲁克林人女孩儿也会被德州大叔的口音与俚语逗笑 , 但是在电影配音中 , 哪吒又能做到什么程度呢?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 , 在动画表现力上的差距 , 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例如特效效果这样的技术问题 , 更多的是对动画题材的诠释 , 动画题材应当是一种不同于真人出演的 , 在表现手法和剧情都更加跳脱浪漫 , 甚至是无厘头一般的天马行空 , 甚至是另一个空间世界的重塑 , 例如《狮子王》和《疯狂动物城》这样的经典作品 , 观众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全耳目一新的故事世界 。 在这方面 , 哪吒的表现还稍显平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