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军们膜拜的Costco,真的没有破绽?( 四 )

Costco模式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如何把这两者统一的?具体到上海,Costco能否用自己熟悉的美国模式,来征服日益庞大的中国中产阶级?

并非全场低价

前天虎嗅关于Costco的文章发表后,收到很多业内人士的反馈。其中一位零售业高管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对于Costco这样主打低价格的超市,本来就没有必要花太多心思在服务和体验上?

正如Costco高层所说,我们不会设置工作人员在电梯口为你按电梯,但是我们会为你提供价格更为实惠的商品。低价确实是Costco的标签,包括业内盛传的毛利率不得高过14%,也被国内的企业所学习。

实体店在上海开业后,Costco确实体现出超强的商品能力。无论是把奢侈品爱马仕包包当白菜卖,还是把茅台降价到1499元引流,都确实是一流高手所为。

Costco主张高质低价,它的低价有明显的竞争性策略,攻击性很强。更多是在同类商品和同一时间段的杀伤力低价。不仅实惠,而且造成心理冲击与震撼,再形成口碑传播。

除了以上两个被反复提及的商品品类,海鲜和牛肉的大卖也是Costco精心准备引爆市场的爆款品类,从效果来看,确实引爆全场,随便翻一下各位媒体同行辛苦拍来的现场图片,有几个购物车里是没有牛肉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