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科技冯大辉:网络暴力是全球化问题,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六 )

破窗效应,在座这么多人,如果有个人拿起石头说可以朝哪个地方打,那很多人会效仿。如果可以匿名无端揭发某个人的话,某个高校老师在课堂上发表了不当言论,我们可以拿魏武挥来说,如果魏武挥老师在某个地方不恰当的表达被某个学生抓到了,学生说匿名举报他吧,匿名举报或许有奖励。或许他就是看这个老师不顺眼,为什么魏老师可以这么潇洒的跑来跑去,作为一个老师他很不及格,我要举报他、我要投诉他,我要去背后抹黑他,这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就会引发一场控制不住的无法制止的网络效果。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他,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表述。我们每个人都有问题,我们每个人做得不如别人好,但是在中文的网络环境里,这种表述是没有用的。有的人会说我是有问题,但是我就要做这种恶事,你管得着吗?这样的言论很多人心里没有敬畏感,他们就要这样做,你是somebody,我是nobody,你看不到我,我就是一个无名小卒,我看着你比较烦人、比较引人注目。

怎么在这场斗争中侥幸存活下来呢?还是有一些基本的求生办法,我建议大家,规避网络暴力的前提条件是你不要刺激别人、不要冒犯别人。我们在朋友圈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公众号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微博上说,甚至在这个场合下表达一些可能会让别人忌讳的内容,也可能会冒犯某些人,可能会得罪或者激怒某些人,尤其不要在自己的公众号或微博下面针对别人的留言去反驳,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一个读者默认你发的所有内容是针对他的,而不是针对其他人的,在微博上假设有10万人关注你,你说的某个内容只是针对几个人,有些人不太爽想反驳你,发了一条微博针对他们几个人写的,但是旁观者围观的人会觉得你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这不是在骂我们吗,大家群起而攻之,就会对你产生进一步的恶性互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