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灵活就业群体为何90后占主导( 四 )

除了和客人沟通,这份工作还大大增加了他和宿管交流的频率。这曾是他最苦恼的事情之一。一般情况下,谭皓天每周会工作两三次,周末去一天,平时去一到两天,每次工作8小时,“但加上在路上的时间,及在店里休息等时间,其实工作一次耗时远超8个小时。”上晚班,按规定半夜11时下班,但下班后,还需要把店里收拾一下,刚去的时候操作不熟练,经常要做到凌晨,这时候回学校也是一个难题,“赶不上公交,又不好打车。”

同学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不能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以社会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话,这就不是个问题,因为这样的情况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遇到,这是很正常的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应该想如何解决才对。”

最初抱着一小时赚19元工资的想法来应聘,没期望这份和自己专业相去甚远的工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但这份频繁与人交流沟通的工作,却让谭皓天正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这份长达一年的零售业工作经验给了他许多收获,但在职业规划上,能做的却有限。大三开学后,他准备辞去工作,向更符合专业方向的职业努力。

同上面两人相比,大四学生张馨玥可能是专业和兼职工作差距最远的一个了:作为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她想找一份西班牙语的家教,最后却以每小时22元的工资,到耐克门店做了销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