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乡村创业者的“小欢喜”和“真烦恼”( 七 )

梁翰琦最自豪的是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改变了当地农户的经济和健康状况。当地原本是香菇产业基地,但香菇需要凌晨三四点采摘,采摘者还易患咳嗽。农户们看到他挣钱后,也加入进来一起种植君子兰。

“我也希望有天使轮、A轮融资,但是没人投。”梁翰琦曾参加过不少创业大赛的路演,但得到的评价往往是“模式很健康,但难以赚大钱”。每当“土味项目”和高科技项目同台竞技,前者总是难以吸引投资人的目光。他也曾考虑向银行贷款扩大规模,但银行并不认可大棚为抵押物。

梁翰琦很清楚,自己的生意是“汗珠子掉地摔八瓣”的生意,常常提醒自己不要眼高手低,“不要看韩剧看得太多,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王子公主,还是要稳扎稳打”。

缺钱是所有创业者面临的问题,但融资难在乡村格外突出。农分期在融资时也历经波折。农业生产的利润薄,农户的户均贷款额度低,可承受的贷款利率也相对低,没有金融机构愿意做这样的业务。为此,农分期业务在2016年4月几乎停滞。最后他们与云南信托银行达成协议,这是第一家愿意给农户提供资金的持牌金融机构。幸运的是,2018年年初,农分期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