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乡村创业者的“小欢喜”和“真烦恼”( 六 )

一个问题刚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冒出来。合作社的付款机制多为现付,但货品发到国外,如果验货不合格,自己就要承担损失,风险很大,如果田义要求合作社验货后付款,又会影响合作者的现金流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田义请教了很多投行的朋友,又到多个东南亚国家的商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洽谈,最终找到了独一无二的金融解决办法。“通过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担保机构,让合作社先拿到人工、包装等费用,国外验货无误后再支付尾款,使得各个环节得到保障。如果出现问题,就由担保机构与合作社交涉,把风险降到最低”。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生活在乡村的人风险意识亟待提高,对品质的要求并不够坚定。比如在和某个乡村的供货商沟通时,田义希望对方能够去产地验货保证品质,供货商却认为很麻烦,不值得花这笔差旅费用。

“土味项目”难以吸引投资人眼光

刚去外地谈业务时,梁翰琦看上去就像个孩子,叫别人“叔、姨”,自己被称呼为“小梁”,客户都看不上自己。他也曾通过印传单、印围裙宣传,花了不少钱,效果却不好,大城市的广告战在这里并不适用。只有口碑是最好的广告词,一年后,不少客户成了自发的推广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