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上海为什么需要人工智能( 四 )

爱照护长者之家在床铺、马桶和洗手池上布置了数十个微动传感器,传感器收集黄兰秀的健康数据,并经过人工智能系统分析后,形成系统的报告。通过这份报告,王铭可以为黄兰秀提供更精准的看护方案。

“黄兰秀最近的睡眠状况不大好,夜间深度睡眠时间不到四成。所以我们有针对性地减少她白天的睡眠时间,组织她参加一些活动。”王铭表示,相比于使用药物,人性化的照护方案才是第一选择。

【特写】上海为什么需要人工智能

王铭可以在手机上,查看他所照护的4名老人的大健康数据。摄影:杨舒鸿吉

人工智能嵌入社区养老,这是上海在解决“银发危机”上的又一尝试。

2018年11月,上海普陀区政府提出将建立“智联普陀城市大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为城市中的“人”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布置在黄兰秀床位上的若干“传感器”就是“智联普陀”在养老领域的“触角”。

2019年初,上海普陀区万泉街道兰田路网格片区引入人工智能企业“爱照护”参与社区养老方案设计,充分利用人脸识别、语音交互和智能服务机器人、AR和VR等高精尖技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