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上海为什么需要人工智能( 六 )

城市发展奔流不息,人工智能在延缓城市衰老的同时,又维系着城市的快速运转。

中山南—瑞金路路口是张影每天驾车上下班的必经之路。2018年之前,每次直行通过这个路口时,他有较大概率会经历一番拥堵。如今他再次通过该路口时,发现拥堵情况减轻了不少,“后来发现是原本一条右转车道被改成了右转直行道。”

作出这一改变的,正是人工智能系统基于车辆通行大数据提出的优化方案。

让交通信号灯智能化,第一步是是实现路面交通的“微感知”。通过视频监控、埋设在路面下的线圈、雷达、互联网等设备,交警部门可收集实时交通数据。2018年,上海公安部门选取浦西世博园区内的13个路口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试点,主要利用现有的25套视频监控、卡口或电子警察设备提供的数据进行融合计算,实现了现场数据与云端计算的上传及下发。

通过路口感知设备及互联网高德数据的采集、分析,将相关路口的配时方案由原平均4套增加至8套,高峰时段的精细化控制10分钟调整1次,并实现实时调整。在试验区进行试点后,路口拥堵指数下降15%、出行时间减少8%、平均车速提升1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