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产业互联网的终局照进教育的现实 | 专访校宝在线CEO张以弛( 五 )

然而在三年后,在苏浙沪这样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面向托福这样已经全面推行机考的项目,国内依旧还是完全基于纸笔的教学教务管理方式。除此之外,校宝团队还在访谈中,明确地看到了相较于课堂之内,教培机构在管理方式上信息化程度之低,对整个机构的运行效率造成了巨大的效率损耗。

“在当时,即便是街边的一个美容美发店,也能给你一张会员卡,你能通过电子化的方式看到自己所有的消费信息。而在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的教培领域,却依旧是给你开一张单子,这其中必然是有不合理的地方,”张以弛表示。

尤其是看到一家被访谈的教培机构足足1米6高、手工录入的文本客户记录以后,张以弛更是意识到,在教育信息化改造的部分大有可为。在走访的过程中,机构也给出了相当多自身尚未得到满足的信息化、数字化需求——这些需求有不少之后直接转化成了校宝的功能,当时被走访的机构也有不少直接转化成为了校宝转型后的首批种子用户。

在发现这个方向以后,校宝并没有立刻行动,本着计算机专业“早期需求探讨得越彻底,成功可能性越高” 的想法,校宝内部还经过了长达七、八个月的讨论。团队中没有人否认教育产业信息化改造的大方向,但是对于这个方向能否做下去有人持有怀疑态度。“有人觉得这个事情看上去太远了,”张以弛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