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十年,我们的自我觉醒与表达( 三 )

轻量与快捷,击中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参与热情。无论是拥有上千万粉丝的明星红人,或是几十人关注的普通用户,都能在微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名人强大的号召力吸引了大量普通用户,但他们同样受到后者监督。

2018年4月,微博账号@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率先佛系催更翟天临博士论文,这为后期事件发酵埋下了伏笔。2019年2月,翟天临「不知知网是什么」的直播视频经过微博知名教育博主@博士圈转发后进一步发酵,登上微博热搜。

与之相关的十多个话题频繁攻占热搜,最终引起主流媒体、学术界关注。除了翟天临本人承担学术不端的后果之外,今年也成为各大高校对毕业生论文把控最严格的一年。

旧博文在新热点的带动下,成为舆论传播中的关键节点。在翟天临事件登上热搜前,这条微博仅有不到20条留言,但在事件发酵后引发很多用户前去打卡。普通用户不经意的发问、随笔,成为重大事件的源头,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通过微博打造的信息关系网,个人用户作为消息来源、见证者与专业媒体在速度、深度上相互结合,共同描绘了事件全貌。而由微博主动发起的话题讨论,作为事件发酵剂的裂变式转发机制,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上升为国民聚焦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