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十年,我们的自我觉醒与表达( 五 )

当然,对于更多普通用户来说,微博是个纯粹分享生活的平台。因为并非是主要熟人社交平台,微博反而成为自留地,个人在表达上无需被束缚。

一些学者曾指出微博平民效应缺乏,只有明星和大V才能获得关注,他们将这个特征视为缺点。转赞评多的时候的确会使很多用户得到鼓励。

但还有一点被忽略。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合理范围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用在意刷屏打扰别人、不会引发三观不合,才是微博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有时候,「做自己」比得到「正反馈」重要得多,如果能在评论区遇到志同道合,对现代人来说完全是意外惊喜。

作为基于兴趣和开放关系的社交平台,微博资讯传播、社交的双重属性。在公共平台发表公共言论,形成单向或双向关注、开放社交关系,但个体之间也因事件产生紧密连接,最终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分布式网络。

02

微博话题,兴趣社区的雏形,弱社交关系链的形成

如果说微博的兴起归功于大V的内容输出,即资讯的独家、观点的独特,那么兴趣社区的垂直化发展就是微博进一步增长的动力,即话题下用户形成弱社交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