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国新开工农村户厕改造1000多万户——着力解决农村改厕“烦心事”( 四 )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要因地制宜选择简单实用、成本适中、技术成熟、群众乐于接受的改厕模式,不能盲目跟风,一些新技术新产品要先经过试点示范,经过农民群众使用验证之后再全面推开。要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对于特殊自然条件地区、偏远贫困地区、农户居住分散地区也可推行使用卫生旱厕。各地要主动组织开展本地区农村改厕的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集成。

长效机制怎样建立

各地农村情况不一样,气候地貌、经济水平、风俗文化等千差万别,农村改厕的基础和需求不同。今年1月份,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分区域明确目标任务。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实现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要明显提高。

建立农村改厕长效机制,关键是要解决好粪污的处理和利用。采访人员了解到,一些地方没有认识到粪污处理利用的重要性,既没有配套建设排污管网、污水处理设施,也没有建立抽粪服务、粪污处理利用等体系。一些地方早期的水冲式厕所改造,虽然也建了单格或两格砖混化粪池,但存在防渗和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的问题。一些地方粪污在化粪池内停留时间过短,还田利用的粪污很多都没有真正腐熟。此外,粪污的周年产生和作物的季节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未解决,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中心已成为现实需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