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高视野谋转型,努力成为全球锂电新能源领导者( 二 )

另起炉灶 布局新能源产业

8月上旬,杉杉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一体化基地在内蒙古包头举行投产仪式。包头一体化生产基地的投产,标志着杉杉将拥有全球规模领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基地,杉杉科技也由此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一体化战略布局。

负极材料是杉杉从服装向新能源转型的起点。1999年,杉杉与当时的鞍山热能院碳素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国家“863”课题“中间相炭微球”项目产业化,并为此专门成立了杉杉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其成果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实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国产化。

从服装到锂电池材料,杉杉转型跨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尤其是当时服装行业还处于上升期,可郑永刚已经看到了危机。一方面,随着中国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外资品牌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品牌力尚显不足,仍需要培育、成长。基于此,他决定转型,寻找服装之外的新起点。“中间相炭微球”项目便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他的视野。

2001年正值消费电子行业爆发,2G开始在国内迅速普及。手机市场的活跃推动国内锂电池行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我国第一批锂电池企业比亚迪、比克、力神等开始出现。那段时间,锂电池行业增速高达30%,作为上游的电池材料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