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高视野谋转型,努力成为全球锂电新能源领导者( 三 )

看到这一切,郑永刚当即决定大批量投产。于是,杉杉在上海浦东开始建设生产线,专攻锂电池负极材料。之后,他们从负极材料起步,2004年开始布局正极材料,生产钴酸锂;2006年开始布局电解液。资料显示,锂电池材料有5个组成部分,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包装,杉杉占据了3个。

重金投入 成为行业领军者

杉杉科技板块刚刚诞生的那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07年苹果公司第一款智能手机诞生,锂电池产业迅速崛起,杉杉才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机,并开始盈利。在这段日子里,杉杉曾有多次降低技术标准赚钱的机会,但都没有动摇,一直坚守走高端产品生产路线的初心。

熟悉锂电池产业的人都知道,近年来特斯拉等外资电动汽车、三星等外资电池厂商已大举进入该领域,宝马、丰田等传统车企也纷纷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对此,郑永刚并不担心。“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快速成长,产业风暴已经来临。无论外在环境如何,我们都对自身相关技术储备及产品能力充满信心,未来3年杉杉将在动力汽车领域实现爆发式增长。”郑永刚说。

众所周知,“技术+规模”才有性价比,电池材料也是如此。“效益与规模要平衡发展。企业不能单纯追求高效益。我们既要有先进技术,也要有良好的性价比,二者结合才能成为市场主导力量,进而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郑永刚说,杉杉为此斥巨资建立了两个10万吨材料生产基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