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交产品的浴室沉思( 七 )

举了转评赞的例子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有些疑惑,“诶?不对啊,照你说的互动强度来说,评论>点赞>转发。但是为什么微博内容分发的权重是转发>评论>点赞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互动强弱只是从促进用户双方关系的紧密度来看的,而微博越做越Twitter,弱化社交强化媒体,在内容的分发上更看重用户单方对于互动行为付出的成本代价,以此来定义用户对内容的喜爱偏好,侧面也是对内容价值的评判。

(2)互动次数与价值

用户对于一个社交产品的依赖性,只跟用户在这个产品中所沉淀的关系链有关。而关系链的深与浅否,是互动价值决定的,跟互动次数的多与少否无关。

举一个能套在所有人身上的例子:在公司工作中,时常发现你和自己部门的同事成天接触,但最终也只是同事,相反和其他组的另一个同事,偶尔聊聊天,却能成为朋友。

Why?为啥?道理很简单,因为你跟身边同事总是聊的不是工作,就是一些你觉得无意义的东西,关系自然无法得到提升。而跟另一个同事,偶尔聊聊感兴趣的东西,关系立刻就会变的亲密起来。两者之间的不同结果就是互动价值的差异所造成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