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瑞敏的喀山“热潮” 看海尔的世界远航( 四 )

目前,“海尔效应”在切尔尼市、鞑靼斯坦共和国不断扩展。据提莫尔加利耶夫介绍,待规划的海尔工业园10家工厂建成后,未来的海尔工业园,不仅赋能家电制造业,还将赋能住宿、医疗、物流、文化等多领域,为当地带来综合性福利与产业多元化转型的机遇。“海尔的到来,有力地帮助我们推进产业转型,改进商业模式。”提起海尔,提莫尔加利耶夫总是不吝赞美,因为在卡马河畔切尔尼市,一个多元化、系统化的工业体系雏形已现。

俄罗斯只是海尔“出海”远航之旅的一站,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海尔的航线已覆盖大半个地球: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生态赋能的种子已落向巴基斯坦、印度、哈萨克斯坦、泰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南非、法国、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多国的城镇,于本土生根、开花、结果。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预言:“所有公司都难逃一死;所有城市都近乎不朽。”传统公司力图打造封闭帝国,而所有帝国终将灭亡;城市不朽,因为所有城市天然是一个生态系统。作为国际著名品牌机构BrandZ世界品牌百强榜史上第一个“物联网生态品牌”,获取更多的财富从来不是海尔的终极目标,它不愿成为一家超级公司、成为“丛林中最高的树”,而是要成为充满活性因子的生态系统,成为有能力与全世界城市生态同呼吸、为全产业供氧的“热带雨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