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致我们触手可及的未来?( 四 )

而这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早期的穿戴设备还停留在健康管理之上;但随着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概念的出现,创业者们讲故事的水准越来越高,产品本身多了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说辞,这也就给万物互联埋下了伏笔。

当然,智能穿戴不等于万物互联,前者只是后者诸多应用场景之下的一种。

按照应用场景来分,万物互联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以个人为单位的智能穿戴;以家庭为单位的智能家居;以城邦为单位的智慧城市。更大场景下的万物互联也不是没有,但在这里我们不予讨论。

对于依附个人而存在的智能穿戴,它的完美体验是形成一套隶属于个人的“微型私域网”;就像一层“胎膜”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虚拟世界可以对现实需求做出反应,而现实也能感知虚拟世界的逼真反馈。

不过,在人类无法把自己的“思感”彻底上传到网络,又或者人类已经掌握把网络世界“具现”的手段之前,虚拟和现实之间就始终会有一层隔膜;为了防止两个世界的互相影响,仅仅只凭个人的自制力和道德是不够的,互联网立法和监督势在必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