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新中国的“第一”·70年)( 二 )

亲历者说

张福善:95岁,原新疆石油管理局独山子井架安装部工人,曾带队安装一号井井架。

克拉玛依有那么多美丽的地方,但张福善老人唯独钟情一号井。

1955年3月2日,被大雪覆盖的戈壁滩上,一辆嘎斯车从独山子出发,艰难地向着黑油山方向行进。那是张福善带领的7人井架安装小分队,正去往160多公里外的黑油山,为安装第一座井架做先期准备工作。时隔60余年,他仍然记得另外6个人的名字:苟玉林、安德烈、沙因、苏莱曼、卡德尔、阿不力孜。

一路上,7级西北风加漫天大雪,逼向敞篷卡车上的人们。“我们穿着毡筒、老羊皮袄子,蜷缩着挤在车厢的一角。谁都不说话,除了怒吼的风雪声还是风雪声。哭声打破了沉寂,一个年纪小的同事冻得哭出了声。”张福善说。

就这样颠簸着,一行人到了黑油山。到住处一看,心更凉了。“就一个小土屋和一个梭梭柴地窝子,我和苟玉林住地窝子,剩下5人住小土屋。”

张福善和苟玉林用随身带来的一块毛毡把门堵住便睡下了,第二天早晨却怎么也推不开门。原来是积雪把门堵死了。外面的人将积雪扒开,才硬把他俩拉了出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