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新中国的“第一”·70年)( 三 )

吃完早饭,张福善和队友们出门找井位。雪太厚,前期勘探的人留下的标记早已没了踪影,几个人在茫茫雪地和梭梭林里穿梭着。

傍晚5点多,张福善和队友们终于找到了一号井井位。卸材料,平整井场,安装井架的准备工作一点点展开。“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里,一天三顿雪水、干馕和方块砂糖,最开心的就是偶尔晚上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汤面条。”张福善说。

张福善一行孤军奋战近两个月后,1955年4月下旬,一号井井架终于安装完毕,他们准备返回独山子。但安装好的井架和材料需要人留守看护,沙因主动请缨留了下来。4月29日,将所有干馕和剩下的半袋面粉留给沙因后,张福善和其他5人搭车返回独山子。

一个人留在茫茫戈壁滩,光有胆量和勇气是不够的。张福善再次返回黑油山时已是20多天后。这段日子,沙因为了躲避狼和野猪,夜晚只好爬到高高的井架上睡觉。

6月15日,独山子矿务局派出由8个民族、36人组成的1219青年钻井队,由陆铭宝和艾山·卡日带队,在黑油山安营扎寨。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原油。“井场上沸腾起来了。有的高喊,有的跳跃,有的舞蹈,有的大笑。”张福善回忆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