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新中国的“第一”·70年)( 六 )

“那时说中国是‘贫油国’,大家以为报国‘无门’了。” 在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读书的王启民看着同学们纷纷转行,决定再等等。“结果突然就等来了好消息,东北发现大油田。”这是无数石油人报国梦想的开始。

1959年,数万热血青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涌向辽阔的松嫩平原。1960年4月,王启民也打点行囊奔赴北大荒,开始了一年的实习。

春末夏初的北大荒是一望无际的荒原,茅草屋稀稀拉拉。王启民和一名烧锅炉的工人住在一个水泡子旁的锅炉房里。“晚上有狼叫,开会回来晚了都得带木棒。”

到了冬天,给油井保温和清蜡是最重要的任务。

“冬季油井结蜡严重,有时需要四班倒清蜡,只能用笨重的绞车,一不小心刮蜡片就掉进去了。”王启民边说边用手比划着,仿佛又回到当年,“没办法就憋井,让油的压力把刮蜡片顶出来,我们顶着油毡纸冲到井口旁去取,再把井场的油清理干净。”

“会战年代,困难特别多。”王启民还记得那时量油,池子里有一股子油、一股子气,很难量准。王启民和工人们七嘴八舌讨论许久,想出了办法:把一根打好孔的大铁管子放在池子里,里面的油波动变小,测量就更准确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