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新中国的“第一”·70年)( 七 )

这困难,那矛盾,国家缺油才是最大的困难。几万名职工住地窨子,吃窝窝头,日晒雨淋,爬冰卧雪,忘我拼搏为国家多找油、多拿油。波澜壮阔的石油会战深深吸引了王启民,毕业后的他重返大庆,成为油田科技战线的一员。

“那时油田开展十大试验,我是观察试验总站的观察员,每天白天跑各个观察点,晚上回来集中讨论,写简报,刻蜡版,送到领导手里时常常已经天亮。”正是那段经历,让王启民对油田开发了解更深,信心也更强。

当时,开发非均质多油层大型陆相砂岩油田在国内尚无成功先例。外国专家断言,中国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这么复杂的油田。他们甚至挖苦说,凝固点、含蜡量这么高,除非搬到赤道上去开采。

“当时我们搞油田开发工作的年轻人学铁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干打垒的门上:‘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横批是‘闯将在此’。”这一闯,就是半个多世纪。王启民和一代又一代油田开发科技人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

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结束试验性开发,年产原油达400多万吨。随后开始全面开发建设,原油产量高速增长,到1976年实现年产5000万吨。此后到2002年,实现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60年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3.9亿吨,油气当量至今仍保持4000万吨以上,创造了世界同类型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