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 台湾农业如何接招(说台湾)( 二 )

中元节贵也就贵一次,可老百姓每天少不了的蔬菜也都涨价,高丽菜、青葱、竹笋、韭菜、芹菜、地瓜叶一起涨,地瓜叶一公斤要70多元。台湾农业部门统计,暴雨造成的农损已达1691万元,其中高雄市最惨,损失1101万元、云林县损失356万元、屏东县损失72万元、台南市损失71万元。受灾农田707公顷,受损作物主要是木瓜,其次为花生、香蕉、白菜及西瓜等。

农险初试

台湾农业虽然曾是经济起飞的担当,但近年来受极端气候的打击越来越惨重,台风、暴雨、干旱、暖冬、寒害几乎轮番来袭,农损动辄数百亿元。2009年的莫拉克台风,台湾农业损失高达200亿元;2016年几天的寒流灾害,农损超过42亿元;台湾10年来自然灾害造成的农损平均每年达110亿元。每逢极端天气,台湾媒体就以“哀鸿遍野”形容农村。

为稳定农业生产,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制定“农业天然灾害救助办法”,如果作物在天灾中损失超过20%,农民可以向当地农业部门填表申请,经勘查后,依法领到补助款,用于弥补损失和补种抢种,继续生产。今年,台农业部门已经开始办理高雄木瓜农损的补助,表示会依据灾情随时开放其他地区和其他作物的补助申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