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 台湾农业如何接招(说台湾)( 四 )

此外,台湾研究部门研制的农业生产车间也进入试点阶段,台湾工研院在创新园区已建立起适合亚热带作物的温室技术体系,综合智能、节能、光源、微生物环境、病虫害检测等技术,可针对不同农作室建立车间生产模式,使农业摆脱看天吃饭的宿命。

现在工研院已经开始推广的是草莓车间,在科技调控操作下,单位面积内草莓的产量可提升3倍,建立车间的投入可在5年内收回。生产车间还可以生产各种水培蔬菜,并根据作物的特点,调节光照、风力、营养,为农户打造不同菜果的生产车间。

当然,农业生产车间还在研发试点阶段,发展到产业化还需要时日,只有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并易学好操作才会被农民接受。

倒是台湾农业部门提出的加强生产管理可立见成效,他们提出综合气象、市场、新品种等数据,多给农民提供生产指导信息,根据气候条件,少种当季易受灾的品种,引种抗灾新种,并平衡作物品种,避免丰产伤农。这些虽然人力所及,但需要有科技人才,更需要投入精力,是说说而已还是真能做到就天晓得了。

总之,极端气候来了,农民更苦了,所有的招都得使出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