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 台湾农业如何接招(说台湾)( 三 )

本来用于救急的天灾补助,随着极端天气的频发而变为日常,台湾农业管理部门每年都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用于处理申请、勘验灾情、核发补助等工作,而且补助跑不赢农损,农民照样叫苦连天。于是,从2016年起,台湾当局推行农业保险制度,除农业部门金融局联合地方农会合办外,也政策鼓励商业保险公司设立农险,现在台湾大的保险公司设立的险种已涵盖主要农作物,水稻、木瓜、莲雾、释迦、凤梨、芒果、水产养殖、农禽养殖等。但农险贵,虽然农业主管部门出一半保费,农民上农险的意愿还是不高,虽然已推行3年,买农险的农民只有6%左右,离台湾当局2020年农险覆盖20%的目标差得还远。

科技发力

应对极端天气的农损,除了补助和农险,台湾农业部门还提出了科技和管理两个对策。科技包括培育抗灾新种、改变生产环境和方式。台湾农业科研能力世界领先,很有实力,比如今年彰化县一个菜园经受了暴雨考验,生长期的苦瓜、乳黄瓜在泡水后继续生长。据菜园主人介绍,他用了台中埔里农改场陈俊位博士的新栽培技术,在栽种时先铺了一层陈博士研制的木霉菌加硅藻肥料,这种肥料以种过菇类的木屑包加工成木霉菌,铺在地里,可强根固本渗水,富含的磷肥使瓜果在雨中的烂果、落果减少七八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