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人贫民是如何在国家叙事中失语的( 四 )

另外,我的思路也深受诸如杜波伊斯这样的黑人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他清楚地表明了种族与阶级这两者的复杂性。目前我正在读艾利森·戴维斯(Allison Davis)有关南方腹地(Deep South,特指佐治亚、亚拉巴马、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南卡罗来纳州——译注)的论著,它有一个很出色的分析,认为这片区域存在着一套种姓(caste)和阶级相互交织的体系——我认为这是对该区历史状况与现实处境的最好描述。

格瑞涅二世:在内战前与内战过程当中,南方白人贫民的物质条件与当地频发的暴动有怎样的关系?

梅瑞特:南方腹地白人贫民的物质条件是分裂的主要原因,它最终导向了战争。这一群体里面有不少人——据我估计大约占以种植棉花为主的南方各州白人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的物质条件非常差,饱受贫穷、饥饿和匮乏的困扰,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也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工人,本身也要在劳动力市场里与遭受虐待并与没有薪酬的奴隶竞争。在1830年代至1840年代,约有80万奴工被强制从北方腹地迁往南方腹地,这样一来白人贫民的就业机会也就更加渺茫。

1850年代,白人贫民要么就完全找不到工作,要么就只能靠打猎、捕鱼以及在黑市里与奴隶做交易来勉强过活,或者设法去非农业领域谋生。这群以“部件(mechanics)”自诩的人继而开始组织工会或者“联合会”,到1850年代后期,不少白人贫民更公开表示,假如不采取措施来保护其就业与薪酬,他们将撤回对奴隶制的支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