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平台思维始终是主导( 三 )

当然 , BAT发力产业互联网也有着他们明显的不足 , 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于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服务业互联网等实体细分领域不够专业 , 对于很多实体企业真正的数字化需求及工业应用场景、工业know-how会把握的不够精准 。

目前来看 , BAT们在产业赋能上最典型的特征是比较泛 , 他们在多个产业 , 比如农业、服务业、智能城市等方面都有落地案例: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产业布局特性 , 追求大而全 , 需要广撒网;另一方面 , 也因为他们缺乏针对某个细分实体产业更高的专业性 , 因此需要更多属性的场景进行实践 。

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垂直产业互联网也纷纷崛起

对于传统产业集群上的中小型企业来说 , 它们的痛点在于没有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能力和渠道 , 他们迫切需要这种数字化的能力;而对于工业基因很重的企业来说 , 这类企业的生产制造方式普遍传统 , 经营管理方式老套 , 存在低效高能耗的生产痛点 , 以及一站式数字化或智能化改造的发展瓶颈 , 他们更多需要的是销售、研发、采购、制造、管理等各个层面数据的全面打通 , 从而提升效率 , 降低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