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国产操作系统往事:四十年激变,终再起风云( 三 )

直到2001年,国家力量联合产业界与学界(中国国防科大、中软、联想、浪潮、民族恒星),推出了最早的商业闭源操作系统——麒麟操作系统(Kylin OS),算是打响了国产操作系统的第一枪。

原创<br> 国产操作系统往事:四十年激变,终再起风云

此后数年间,还接连出现了威科乐恩Linux、起点操作系统、凝思磐石安全操作系统、共创Linux、思普、中科方德桌面、普华Linux、中兴新支点等多个国产操作系统方案。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新系统看起来层出不穷,但一方面,都是基于开源系统Linux的变种,对其进行改进和强化;同时,Windows的人才、产业虹吸效应太强,导致国产系统根本无法获取到足够发展的产业链资源。

·壮志难酬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崛起,似乎到了为PC系统失利“挽尊”的关键历史时刻。然而,直到去年,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操作系统,依然被苹果IOS和谷歌安卓两大阵营牢牢地掌握在手里。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国产操作系统并非集体孱弱。事实上,这一时期不仅华为海思、中星国际等半导体厂商相继发力,推出了自研的麒麟处理器;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以及BAT等互联网巨头,也相继加入了第三方ROM、试图在操作系统上分一杯羹。而需要基于安卓手机架构和接口进行开发的国产手机厂商,自然也只能在安卓系统上进行小修小改的微创新,比如小米的MIUI。

推荐阅读